在台灣到了十月中,
常常都會在商場上看到許多萬聖節的裝扮,
我們也很快地會聯想到南瓜、蝙蝠這些已經深植腦海的圖案,
許多人的童年裡,也有穿上各種奇裝異服來扮裝的印象,
但在西方,萬聖節其實是有深一層的宗教意義。
萬聖節的起源稱為「薩溫節」,發源於愛爾蘭,
這個節日代表夏季離開,當時愛爾蘭的人們,
會將小蠟燭放進挖洞的蕪菁裡面,
之後才逐漸演變成我們孰知的「南瓜燈」。
而「不給糖就搗蛋」的傳統也是源自於此,
人們以替死者祈禱為名,挨家挨戶討要「靈魂蛋糕」,
也象徵死者靈魂將脫離地獄,帶來好運。
各個國家地區的慶祝方式不盡相同,在西班牙,
萬聖節狂歡後的隔天,11月1日是個國定假日,
這天如同華人的清明節,有著慎終追遠的深意,
要帶著鮮花去向祖先打招呼,因此家族間也會利用這天來相聚、聯絡感情。
在這個節慶裡,西班牙可以找到幾種不同美食來享用:
1. Panellets:加太隆尼亞地區的應景杏仁甜點
2. Yemas de Santa Teresa:意譯是「聖女大德蘭蛋黃」,一種用蛋黃做的甜點
3. Huesos de Santos:意譯「聖人骨」,就是有內陷的 Mazapán 甜點
4. Buñuelos de Viento:甜甜圈口感的球狀甜點
5. Boniatos asados:烤地瓜
6. Castañas asados:烤栗子
在墨西哥,則會在十一月一日和二日這兩天裡慶祝,
墨西哥亡靈節的由來,可以追朔到數千年前,
就像電影可可夜總會裡面,死亡並不是一件悲傷的事情,
南美洲千年前的民族阿茲特克(Aztec)、托特克(Toltec)
和其他納瓦民族(Nahua)文化中,
人的生命有其週期,過世的親人或朋友的回憶與靈魂依舊存在,
死亡只是在這週期裡的一段,傷心地悼念死者對於他們而言,更是不敬的行為。
而在英國,萬聖節也是一個很有歷史的節日。
萬聖節被詮釋為生死交替的日子,
萬聖夜是妖魔鬼怪最接近人間的時間,
在這一天晚上鬼怪出沒,大家必須特別小心,因此戴上面具趨走鬼神。
以台灣的文化來想,反而有點像中元節呢!
這個有著宗教意義的日子,隨著文化傳播及發展,
在每個國家,逐漸變成帶有不同色彩的慶祝方式。
除了原本我們知道的扮裝之外,更可以從中窺見每種民族的特性,